经院评论

本网评论:抢抓湖北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机遇 培养优秀人才服务湖北跨越发展

来源:JNTY.COM江南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9-09浏览次数:412

本网评论员  金苑

  近日,我省启动了包括“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123企业家培育计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六项重大人才工程,这是我省推进人才工作支撑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在启动仪式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落实,使人才工程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要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为引领,带动各地各部门实施一大批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人才工程,在服务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我校作为一所省属财经类高校,具有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和会计领军人才的学科基础和办学实力,理应抢抓省重大人才工程建设机遇,深度参与、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思想库、智慧库和人才培养基地。

传承创新,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具有比较优势

  (一)具有面向服务业培养人才的办学传统。学校具有百年商科办学传统,举办会计、金融、旅游等专业的历史悠久。近年来,学校适应湖北大力发展特色型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把握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较好地满足了市场对一线经营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建有契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振兴湖北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服务湖北发展,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特色。主干学科实力在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金融学专业是中南地区开办金融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院校之一,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优势,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的科研体制,丰富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成功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试验计划”第一批项目,是全省高校中唯一入选的金融学科。会计学科是我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现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及“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每年的招生数量占到省属高校的一半,等等。物流管理专业入选了湖北省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三)建设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一直将出“大师”摆在比建“大楼”更加重要的地位,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拔尖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思路,坚持“培养与引进、引才与引智、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培养学术骨干、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激励制度。以优厚的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在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业、科研配套经费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障和服务;柔性引进了多名知名高校教授担任院系主要负责人、多名海外知名学者担任学科带头人。目前,教授数量从合校初21人增加到70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从合校初7人增加2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从1%提高到30%,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四)搭建了一批服务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平台。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与科研优势,整合资源,搭建了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四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水事研究中心;一批校级研究基地——湖北旅游规划研究院、湖北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湖北会计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数据研究中心、湖北移民研究中心、地方税制研究中心、鄂菜研究所等,研究基地发布的《湖北金融发展年度报告》、《湖北发展黄皮书》、《湖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报告》、《湖北水资源报告》等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政府决策、社会公众知情的重要信息来源;各研究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呈送“领导参阅”、“决策参考”,将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成果形成咨询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受到好评。近年来,省委、政府、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多次对我校教师提供的有关湖北改革发展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一些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和实施。我校教师连续多年获得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奖、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成果得到充分肯定。

  (五)确立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立足湖北做学问、服务湖北出成果,鼓励和引导教师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选课题、做研究,深入研究湖北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力争产出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学校与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与各地市州政府进行了广泛的“校地合作”,每年都承担了省委下达的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省政府的湖北发展研究课题、省人大和政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的调研课题,开展了对湖北省情的广泛调查研究;与省发改委、财政厅、经信委、商务厅、水利厅、农业厅、环保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教育厅、统计局、旅游局、移民局等多个职能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承担了一大批委托研究项目,直接参与了一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政规章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承办了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工作。与湖北的多个地市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参与了恩施、黄冈、咸宁、随州、孝感、宜昌、神龙架等地市州的旅游整体规划和旅游项目规划的制定、修建性详规的制定等工作;与中百集团、武钢集团、武重集团、湖北旅游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承接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参与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与管理战略形成;与东湖高新区、庙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开发区内的企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承接了东湖高新区大型对外招商活动的英语口译工作,为开发区管委会和企业提供人员培训、专业咨询等工作。


抢抓机遇、创新机制,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我校作为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一所财经类本科院校,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抢抓湖北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战略的机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优势,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提升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一)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育学术领军人才。启动人才队伍建设“3151工程”。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的博士达到300人、教授达到100人、校级教学名师达到50人、国内外知名学者达到10名左右,教师的学历、学位、年龄、职称、学科专业等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拔尖人才引进工程。利用“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设立“教授流动站”,加大柔性引进力度,吸引资深学者来校工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从国内外引进学科专业发展急需的优秀博士、博士后。高度重视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师资力量;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术创新团队计划”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基金”等一系列措施,为中青年教师学术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每年选派10名左右的教师加入“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项目”和“青年教师海外培训项目”。遴选10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合作院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工作。实施“高校青年教师企业服务行动计划”,每年选派10名青年教师深入到政府、企业、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

  (二)以用立业,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平台。改革现有的科研科工作管理与考核模式,以需求为导向,鼓励教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研究,更加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大力推进政校合作、行校合作、企校合作,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主干课程、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共建优质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等措施,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平台;扎实推进校政合作、校地合作,共同建设产学研用基地,通过共同搭建研究平台、推进项目合作、共办学术会议等形式,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平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地方的深度合作,将这些科研机构多年形成的有影响的成果(如:《湖北金融发展年度报告》、《湖北发展黄皮书》、《湖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报告》、《湖北水资源报告》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加工,使其成为政府决策、社会公众知情的重要信息来源,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三)传承百年商科办学传统,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我校具有悠久的商科办学历史,培养实用型人才是学校的特色。学校定位于教学型大学,传承办学传统,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两有三实”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重地方性人才培养”的特色。“十二五”期间,要在办好金融、会计、财政学、国际贸易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将加大对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管理)、体育经济、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等新兴专业的投入,稳步扩大招生规模,按照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两有三实”人才)的目标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专门人才。

返回原图
/